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食王传 > 第二六九章 和皇帝讨价还价

第二六九章 和皇帝讨价还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式意义上的爵分九等,一曰王,食邑一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至于说程处亮尉迟保玮等人封的爵,却不能算是真正的爵,而是只能算不入流的爵,和散官的待遇差不多。就比如同是官员,有入流的,也有不入流的,封尉的爵,就是不入流的爵。

开国县子,正五品上,食扈五百户,别看没有实权,可不管放到哪里,即便是上州刺史面前,也是不用行礼的,小六子一下被雷到真正的呆了,浑浑噩噩的还没消化完,李世民又抛出了许他一个太监的承诺,这下真正是呆了,傻了,傻呼呼的忘了眼前的人可是皇帝,开口就问:“此话当真?”

“当真!”

“可县子才正五品上。。。。”小六子嘟囔着,似乎不太满意。也是哦,仪同府司就已经是从五品上了,以姑丈这升官的速度,怕是不用三五年,也能轻松的超越了,那块地可是好地,小六子又不是不知道,如今长安传得沸沸扬扬的好印石,就是那块地里出来的,他自己的袍袖里,就笼了一块呢,虽然个头没有皇帝得的大,但却是好看许多,还是半透明的,嗯,像是皮冻一般的晶莹。

“那就县伯!”李世民大眼一瞪,有点恼了,他也想起了之前给王况的祖先封的那个爵,话说也是他自己不地道,正好算着到王况这里就削光了,心下愧疚,罢了,不过是个爵而已,就封高点罢,权当是补偿他那亩产翻番的功劳,要是王二郎是世家子,又或者是有功名的,仅凭了这个功劳,就绝对可以封个正四品的官,可他毕竟白衣出身,所以在封官上就吃了不少的亏。。

小六子这才欢天喜地的应了出去,等到出了殿门,被晚风一吹,登时背上就冒了汗,娘咧,某怎么敢在陛下面前讨价还价?还好,陛下没有动怒,不然,这项上人头固然是不会丢掉,可百杖肯定是少不了的。姑丈呀姑丈,小六子今儿可是冒险为您争下了个县伯,您到时候可得好好犒劳犒劳小六子才行。

一个人,能够散职,勋职,爵位同时集于一身,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别说三合一,就是二合一都很少,也只有像长孙无忌这样劳苦功高又是皇亲的人,才会有三合一的事情发生,就是程知节这样的,也不过是二合一而已。

这也是王况不爱管事,李老二也正是恼恨他这一点,才没那么积极的给王况封赏,不然的话,给王况一个实职,那王况就成了前无古人的四合一官员了。

且不提小六子是怎么欢天喜地的回林府报喜,怎么收拾行李去建安。

建安这边,马周得了一块上好印石,也是欢喜不已,尤其是当得知就在他动身之前,就已经安排了人送了一批的石头去长安,几乎长安大佬都有份,那么自己现下收下这块,也不算什么的时候,就心安理得的收了下来。既然人人都有份,那也不算是行贿了,一块石头而已么。

当然了,石头归石头,公务归公务,这点马周分得很是清楚,第二天,他也没因此而对课考有所放宽,该看的一定要看,该问的一定要问,甚至在三天之后,玩起了失踪游戏,只带着一个随从,搞暗访去了,就连随行校尉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黄良他们几个听了之后,并不惊慌失措,建州的成绩,那是明摆在那里的,没有丝毫做假的成分,要说做假,那就是上报上去的税赋其实还是少报了,如果真的按实际的上报,恐怕除了几个底蕴深的上州外,其他的上州都要被建州比了下去。

建安自然是不用说,亩产翻番,又利用了田埂和山石地,加上这几年接纳不少流民,人口已经升到了六万,仅粮食一项,建安一个县就能抵得上中原的一个中州。税银方面,这些年建安小食行会几乎是每年一个翻番的交上来,还不算天下大比带来的额外收入,也不算应季的山货带来的税收,一个小食行会的税银就可以和中原地区的一个中州一比高下了。

至于说唐兴,是建州里除了建安外,发展最快的一个县,这次上报升格,除了整个州升格,还有唐兴县,建宁县,欧宁县这三个县也上报升格。

建宁的莲子和新瓷,唐兴的米仁和桂花,欧宁的竹雕和栗子,现在年年都卖的红火,尤其是唐兴的桂花和建宁的新瓷,已经被定为了贡品,因为建宁新瓷的兴起,也带动了饶州到建宁这条路上的车水马龙,商人们通常都是从饶州运了瓷土到建宁,然后再到建安运了或是辣椒酱,或是莲子,或是米仁,或是栗子,或是红菇等东西回去贩卖,反正是应季的有什么就运什么。

州县升格,没有越级之说,下县下州想要升到上县上州,必须先升到中县中州,等课考都结束后,才允许再报再升。既然如此,黄良这个老狐狸当然不会一下就把老底都上报了去,只要够升格,只要这政绩让人无话可说就行,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这要万一哪年来个天灾人祸,至少老底还在么。

这就好比,一个人冲击世界记录,只要能确保破记录,那是不大愿意把本事全使出来的,留点余力,下次再破嘛,一次破一点点,那就是屡创记录,好过只创造一次不是?所以,在这一点上,整个建州的官员口风是出奇的一致。

图虎还呆在建安,王况也不知道李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已经让李业嗣写了信回去,但迟迟没有回音,而图虎是已经呆得有些不耐烦了,要不是李大胆信誓旦旦的跟他拍胸脯保证说小东家一定会好好的安排,他早就拍屁股走人了。。

再说长安,小六子前脚刚走,李靖后脚怀揣两封信进了宫,也不知道他跟皇帝说了什么,正在林府自己的小院里收拾东西的小六子就被连夜赶来的小黄门又召进了宫,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让他这次回去后,带一个人来长安,至于带什么人,皇帝的回答是,问你的姑丈,顺便问问他,那么会做吃食,有没有办法做出方便携带的行军粮食来?要冬天也能轻松下咽的,不要像馍一样,天一冷,如果没有热就又冷又硬,跟石头一样。

觊觎大唐的新技术?觊觎种子?打发走了小六子后,李世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早早的跑去宠辛武才人,而是继续在紫宸殿里呆着,看着李靖送来的两封信出神。

这个王二郎,还真被他料对了,吐蕃在松州吃了个大败仗后,又遣使来求亲,还真的跟王二郎所说的一样,没有指明道姓的说要娶那位公主,那言下之意就是即便是个丑女,他也会要?李世民才不相信松赞干布是这样没眼光的人,即使是带了政治目的,至少,你也得圈定个范围么?

要说真心想修好,求亲有什么用?殊不知,女子只要一出嫁了,就和娘家没了什么瓜葛,尤其是在国与国的关系上,这样的姻亲关系就如同冬天里的薄冰,一捅就碎。远不如以属国身份年年上贡来得稳固些。

如果说,以前还没什么技术之类的能入得了李世民的眼,可如今,王况的耕种新法一下就给整个大唐带来希望,眼见再过个一年两载,就能看到仓满谷丰的景象,这下不要说李世民,也不用说户部的官员,就是那些个平日里不问农事的将领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技术了,还有那烧璃新法,不也是技术么?

李世民很好奇,那个在王况信中所提的能让人为之疯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见识到,这么看来,给王二郎一个县伯,似乎还是委屈了。也罢,看看王二郎能给自己什么样的惊喜,再做定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