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463元,这个数字是包含了所有实物产出的折价的,实际现金收入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像永禾乡这样中部地区的农村,一家农户一年到头的现金收入也到不了1000块钱,杨文勇一个人就能拿回来1万块钱,这简直就是在外面开了一座金矿了。
“文勇,你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怕不有50块了?”闻讯而来的亲戚们用羡慕的口吻问道。在他们的视野范围内,一个国营企业的20岁青工,也就是30多块钱的工资而已,杨文勇混得这么好,怎么也得是50块钱以上了。
“嗯,原来一个月是80多块钱,现在我当了高级技师,一个月是400块。”杨文勇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400块!!!”亲戚们眼珠子都要飞出来了,“你们公司的工资有这么高?”
杨文勇道:“我们公司的工资没这么高,一般的工人也就是***十块钱,好一点的有一百多块。我是因为搞了一项技术出来,被提了工资,我现在的工资是全公司最高的。”
“文勇真是出息了……”亲戚们纷纷地向杨文勇的父母恭维着,然后压低声音,开始推销自己家或者亲友家的闺女。杨文勇的父母笑而不语,心里却是另一番念头:我家儿子有这么大的出息,还会看中你们的那些乡下柴火妞,怎么不得找个潭州城里的姑娘?
听说哥哥在外面发了大财,四个弟弟妹妹都嚷着要跟出去。不过,杨文勇说了,他这次只能带最大的弟弟杨文军出去,同时叮嘱其余几个弟弟妹妹好好学习,最好能有个把考上大学的,最不济,也得读个高中毕业。
“你们只要好好读书,所有的学费、书费,我都给你们出。”杨文勇牛哄哄地对弟弟妹妹们说道,“我们林经理说了,未来是知识年代,没有知识是不行的。”
“哥,你不也是连初中都没读完吗?”排行第三的妹妹杨文秀质疑道。
“我现在天天都在学习呢,我们汉华公司有技校,没有文化连工人都当不好的。”杨文勇说道。
在家里住了两天之后,杨文勇带着弟弟杨文军出门了。一辆拖拉机载着兄弟俩,离开了永禾乡。杨文军穿着一件哥哥淘汰给他的旧毛衣,坐在拖拉机的车帮上,迎着凛冽的寒风,心里却满是火热。
“哥,我把棉袄留给文秀了。”
“没关系,到潭州我给你买新的。”
“哥,我没带被子,浔阳会不会很冷啊。”
“浔阳比家里冷,我给你准备好了被子。”
“哥,我什么都不会,到公司能够做什么呀?”
“我会教你的。”
“……哥,我能挣到你那么多钱吗?”
“能,只要你肯吃苦,就能挣到很多很多的钱。”